浙江日报、人民号、今日头条、百度、腾讯新闻 |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聚力建设国际化高水平职业院校

来源: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发布时间:2025-05-12浏览次数:40


一所现代化、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站在“十四五”规划与教育强国建设的交汇点,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浙江经贸学院”)以三张“硬核答卷”诠释新时代职教使命——

  破好“改革题”,让“双高计划”建设重塑职教生态;

  解好“融合题”,让人才培养直击产业痛点;

  答好“开放题”,让中国职教标准走向世界。

  如今,这所扎根产业沃土的高职院校,正以“弄潮儿”的姿态,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的“浙江动力”!

“双高”引领:

  “五金”基建打造职教示范

  “从备赛到夺金,每一步都是实战!”不久前,浙江经贸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王嘉,在学校教师傅俊、邹玉金指导下,凭借“AI逐光、乡村领航”项目从全省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斩获“电子商务”赛项金奖。

  好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在浙江经贸学院,很多学生早已习惯“学习即实战”的模式——课堂作业可能是企业真实项目,实训考核直接对标行业大赛标准。今年,该校商务智能学院在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3金2银5铜,获奖项目涵盖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等前沿领域,也折射出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的成效。

  据悉,该校电子商务、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软件技术三大专业群已入选浙江省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学校充分发挥党建联建赋能教育教学优势,让专业建设紧扣产业脉搏。”学校党委书记劳赐铭道出了“双高计划”落地生根的核心逻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现教育与技术的互哺共进,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基地和金教材。”

  当前,“五金”基建体系释放的乘数效应驱动三大专业群成为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的强劲引擎——电子商务专业群联合头部企业共建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服务浙江打造全球数字贸易基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群联合省农科院、地方企业破解生命健康产业痛点;软件技术专业群紧扣AI、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培育紧缺人才。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构建起“横向专业+纵向能力”矩阵式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网络营销策划》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等在线精品课程、《汽车性能与检测》等优质课程和《农产品(食品)分子鉴定技术》等中高职一体化特色课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职教课程体系。

  同时,“既懂专业又懂产业”的师资队伍成为“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动能。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与阿里巴巴、新华三等企业共建教师培养基地,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开发融入新技术、新工艺的活页式教材20余本。

  今年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发布“十大攻坚任务”,将对标产业需求建设完善专业群内涵,推进“AI+教育”深度融合,为建设中国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大学接续奋斗。

深耕产教:

  “职教下沉”激活区域动能

  在杭州余杭,一座占地200亩的生态健康产业学院正拔地而起。这是浙江经贸学院联合杭州市良渚职业高级中学、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五方共建的首批省级县域产业学院,总投资5600万元,建设20余个实训室,聚焦食品检测、生物制药等专业。

  “过去企业招人‘水土不服’,现在学生从入学起就在真实产线实训。”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高立介绍。据悉,建成后的产业学院将为企业“定制”培养技术人才,深度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助力地方企业增效增收。

  这样的产教融合实践无独有偶。走进学校与华为共建的浙江经贸——华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的实践课堂正在进行。“行业专家、认证工程师导师全程指导项目开发,课程内容与华为认证体系无缝对接。”参与实践的学生表示,这样的学习直接对标产业前沿需求,更能快速掌握企业需要的前沿技术和实战能力。

  “未来,学校将与华为这样的链主企业深度合作,全面推动AI通识课程融入专业教育,构建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开展‘师生机’三元交互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赋能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从经贸学院走进千行百业。”学校校长陈德泉说。

  作为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双百强”代表,浙江经贸学院以“校社政企”四方合作机制为轴心,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耦合,书写产教融合的“经贸答卷”、培育区域发展的能工巧匠。

  如今,校社政企四方深度合作已成为常态。作为浙江省食品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学校牵头推动食品产业安全治理现代化;校企共建的美迪凯精密智造学院入选浙江省职业教育(2024)蓝皮书典型案例;与壹网壹创共建数商工匠学院,靶向培养电子商务综合服务高技能复合人才600余名;与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共建食品与生物医药检验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农产品与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教学资源库……截至目前,学校产教融合案例库已收录90多个协同育人项目,已形成“专业群+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矩阵。

破圈出海:

  “中国标准”培育国际人才

  3月,一场跨越国界的职教合作在杭州落地生根——浙江经贸学院向菲律宾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署(TESDA)交付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首批14项职业技能标准,涵盖大数据工程技术、云计算、电子商务师等热门职业。这一项目由中菲28所院校、80余位专家联合开发,既融合菲律宾产业需求,又融入中国职教经验。“从技术参数到考核体系,我们与菲方专家反复推敲,确保标准既接轨国际,又扎根本土。”学校教师黄成明在成果分享会上感慨道。

  学校中菲职教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更推动学校与新加坡、泰国等国的合作加速落地。目前,学校已与11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职教合作网络,开发并输出涉外培训与专业标准6个,主持制定“中文+职业技能”国际课程标准18个;学校教师参编中泰合作“中文+职业技能”项目首套1+X证书国际化教材3本,在线教育辐射面扩大至18个国家和地区,培训海外技术人才超12000人次,实现“中国标准,世界应用”。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化的背景下,浙江经贸学院以“标准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为核心,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生态,为全球职教合作注入中国力量。

  面对国际教育新挑战,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互联网+”模式,延伸“云上教育链”,构筑“云端育才+云端服务”多维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打造国际化教学资源库。目前,学校已与芬兰、德国、澳大利亚等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家机构合作,为师生创设跨文化交流平台,教学资源库内容已覆盖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新媒体营销、大数据金融、财务会计、合作经济等21门专业课程;今年,学校将与华为等企业共建“Al+微证书”培训体系,面向国际推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数字技能认证,助力国际化数字技术人才储备。

  从钱江之畔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从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到国际职业教育标准牵头制定主体,浙江经贸学院始终以改革创新的姿态,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征程中勇立潮头、奋楫前行。当“双高计划”建设重塑职教生态,当产教融合扎根产业沃土,当“中国标准”走向世界舞台,这所浙江高职院校正用实践证明,职业教育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引擎”,更是国际合作的“桥梁”。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创新实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浙江样板”,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书写更绚烂的篇章。

(原文链接:https://zjrb.zjol.com.cn/html/2025-05/12/content_3821433.htm?div=-1https://www.peopleapp.com/rmharticle/30049037716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03384698883801635/?log_from=4d17fb85922318_17470183740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1881165535312960https://news.qq.com/rain/a/20250512A033WJ00





Baidu
map